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6685134
欢迎光临武夷山宣夷堂茶业有限公司官网,主营正岩肉桂,纯种大红袍,九龙窠肉桂,慧苑坑肉桂,石乳留香,幽兰,马头岩肉桂,牛栏坑肉桂
武夷山宣夷堂茶业
细品岩韵香 专注武夷茶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400-668-5134
陈继勇:茶人血脉,澎湃不息
来源:茶道传媒 | 作者:茶道杂志 | 发布时间: 2021-11-30 | 57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陈继勇:茶人血脉,澎湃不息 

 人物名片:陈继勇,1977年生

中国茶叶学会会员

福建省评茶师协会会员

武夷山宣夷堂茶业有限公司。

国家级制茶工程师、

国家级评茶技师、

高级茶园管理师、

十佳制茶大师。

 代 表  作:玉井流香  

          陈继勇,师从“商品大红袍之父”陈德华。   在20多年的事茶生涯中,他从摇摆、懈怠到深爱,宛若一枚青叶在经历“死去活来”后华丽转身…… “他的目光,最是难忘” 茶香满溢的孩提、茶厂车间中走过的青春,这是陈继勇对茶最初的记忆。 他的父亲是武夷山茶科所最早一批职工,他的姑父是国家级“非遗”武夷岩茶(大红袍)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、“商品大红袍之父”陈德华。在外人看来,他对于“茶”的情愫应是顺理成章之事。然而,如同一片青叶要“死去活来”地经历一道道工序才可能酝酿出“岩骨花香”一样,他走上事茶之路前也曾有过反复与挣扎。 或许是看厌了繁琐的制茶工序,或许因为青春期的叛逆,年轻的陈继勇对制茶行业提不起兴趣、甚至一度抵触。但,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,深埋在这个年轻人血脉中的“茶人因子”开始翻腾了。 

    1998年,陈继勇进入在武夷山茶圈享有盛名的北斗岩茶研究所,拜在陈德华门下学做茶。 北斗岩茶研究所由陈德华创立,是一个人才汇聚之地。 在这里,他有幸与多位老茶师产生交集,并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中习得了不少制茶技艺。尤其在提起他的师父——陈德华时,他总是倍感自豪。 1999年,陈继勇还是一个入行不足2年的毛头小伙。做青的过程,枯燥、漫长且艰辛,不免心浮气躁,有所懈怠。 几轮摇青静置,做青结束时已是凌晨一点,他已是疲惫不堪,便想趁着陈老睡下时用机器做茶,偷个懒。孰料,待他醒来,走回车间时,陈老已经在那里等他了。虽然陈老并没有批评他,依然和颜悦色,但他无不深感惭愧。从此,他再也不敢偷懒。 在往后的事茶道路上,不论碰上多么煎熬的时刻,他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这一幕。每每想起陈老的目光,他就会立刻精神振作起来。 “传统不等于落后”    北斗岩茶研究所的时光,他不只是学习制茶技艺,还是磨练心性。 数载沉潜,昔日的毛头小伙变得沉稳干练。日子一天天过去,他对茶的热爱也在不断升温。守艺,对他来说,意味着责任。 如何实现标准化?这是包括武夷岩茶在内的全行业都在深思的课题。“传统的东西不等于落后,但不能把落后的东西当成传统。”陈德华曾这样说。“应坚持传统,保留必要的规矩,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。” 其实,所谓“传统”是经过时间证明而保留至今的。武夷岩茶,之所以能深得许多爱茶人的亲爱,正是因为它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对每道工序的严格把控。 譬如,对武夷岩茶品质塑造至关重要的烘焙工序。按传统制法,采用炭焙,每轮烘焙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小时,两焙次之间应间隔28天。同时,强调应遵循古法,即“急火先冲(编者按:冲,即烘焙)、文火慢炖、盖面保香”,以保证茶叶的内质。 在他看来,“耐心”是成就一杯好茶的关键,不应一味迎合市场对新茶的追逐而简化工序,抢“鲜”上市。 他所追求的是:不论经历多少时间的风霜,人们捧起的仍是那口熟悉的味道,那是传承的味道

        如何才算得上一泡好岩茶?“甜度好、茶汤清透澄亮是好茶的共性,而一杯好的岩茶也并非是许多人印象中的‘苦涩’,而是‘温润’的。”他说。 比如,“牛肉”产于坑涧,其品质特点是香气细幽,口感绵柔,不应仅仅只是霸气。“马肉”则以香气张扬见长,并随着树龄增长,口感也变得越来越绵柔。 “做百姓喝得起的好茶” “玉井流香”是陈继勇的得意之作。 作为一款近年来被直播带起来的“网红”“花名”(注:武夷山的茶树品种多达800种,故称“花名”),“玉井留香”,光听名字,就富有诗意,香气也富有层次感:初泡时,花香扑鼻,五六泡后则化作一缕竹本清香。 虽是“网红”,陈继勇并没有被市场消费的猎奇心理所左右,仍是严格地遵循传统去呈现茶的本真之味。 沸水冲淋,紧结的条索渐展,金黄透亮的茶色和馥郁的花香一起时荡漾开来。 细啜,满腔温柔,喉吻爽润,韵味绵长。恍然间,犹至山野花丛嬉游。五泡后,再嗅其香,花香犹存,竹香渐浓,余晖落竹林、清泉石上流的图画在眼前徐徐展开。他用作品为“一杯好岩茶”做了最好的注解。 “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,不论是现在,还是以后,都将是社会的主旋律,而‘天价茶’的存在最终只会成为束缚茶业发展的沉重‘镣铐’,合理的价格、稳定的库存才能让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。”他说。 对于,他也从不固步自封。他不止满足于小圈子里的认可,而是满怀热爱地奔跑在学茶的道路上,学无止境。

      “不应为做茶而做茶。”近年来,他专注于学习和钻研制茶技能的提升,辗转于各地举办的各类茶叶赛事,备考各项涉茶职业资格证书。 经历了从摇摆、懈怠再到深爱的转变,如今他更多地是在思考能给武夷岩茶带来什么,会在这个产业中对下一代形成怎样的示范。 

    茶人的血脉在他体内澎湃依旧,他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,女儿也能够爱上茶,传承父辈们的信念与梦想,书写属于自己的茶香人生。


马头岩下磊石观  猫儿石边桃树窠

悟源涧里有直窠  枫树窠边是横窠

武夷山宣夷堂茶业高端茶品 暖香  丹岩玉桂 石乳留香

文章出自武夷山宣夷堂茶业官方网站http://www.513xyt.com分享请注明出处



新闻

分类